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博导进汉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田友谊教授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

作者: xiao 发布时间: 2023-09-21 浏览次数:

9月20日晚,由教育学院、学科建设办、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博导进汉师”系列讲座在校学术报告厅举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田友谊教授应邀做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教育学院院长郭顺峰教授主持,党委书记曹赟、副院长田萍及近4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

田友谊教授以“我们该如何‘触摸’教育”为主题,以“当我们在谈论教育的时候究竟在谈论什么?”的问题出发,从识读教育的多维视域、理解教育的质的特点、反思教育的现实境遇、回归教育的原初起点四个方面对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首先,田教授结合一些现实案例,如柳智宇与蒋方舟的两种不同的人生走向、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与江苏文科状元无缘清北、“读书的料”与“跳龙门”等现象的对比出发,引出对“教育最根本和最有意义的价值是什么”的问题的思考,再回到“中学的时候玩命的学,大学的时候醉生梦死的玩”这一教育现实,引导我们从换种思维方式,从多维度多视角来看教育,并提出多维的视野复杂的思维能力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其次,关于教育的质的特点这一问题,田教授通过对“教育的逻辑起点在哪里”这一问题的阐述,以“教育究竟是谁的活动?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活动?”等一系列问题为出发点,从教育的起源学说谈到教育学界的教育本质论争再到叶澜先生的“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等方面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再次,田教授通过引导大家对教育现实境遇的反思,如成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成才与成功、成绩与人格方向与努力哪些更重要?提出“教人作弊、教人偷盗是教育活动吗”这一问题。并通过对教育与训练、灌输的比较,与教养、教导、教化的区别,引导大家得出“教育通常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以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以有价值的内容善意地对另一个人或者另一群人施加的积极的精神影响。”这一结论。最后,田教授又从西方哲学史上三次著名的“转向”(即伦理学转向、认识论转向、后现代转向)的理论深度出发,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教育领域陆续推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等几本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的报告的解读,最后回归到“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初起点。

讲座结束后,郭院长对田友谊教授的分享表示真挚的感谢。他认为田教授的报告既有现实的思考又有理论的深度,既结合本土又兼具国际视野,为我们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他勉励教育学院学生,希望通过本次讲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现象、理解教育本质、反思教育问题和体会教育魅力,增强同学们投身教育事业,争做时代优师的教育情怀。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导进汉师”系列活动之一,后续会继续邀请专家学者为我们传经送宝。